- 15810851284
- 974993029
- 974993029@qq.com
- 北京市海淀區(qū)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園3號樓C座401
一、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產(chǎn)生原因
土壤次生鹽漬化是鹽堿化的一種,特指由于人為采用保護地栽培措施而導致的土壤鹽堿化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主要有:
1、 封閉或半封閉的設施環(huán)境
設施栽培是建立在人為控制和干預環(huán)境基礎之上的栽培系統(tǒng),由于土壤長期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的環(huán)境,不僅使設施內(nèi)氣溫高于露地,而且失去了降雨對土壤的自然淋溶作用,再加上灌水頻繁,使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大孔隙減少,通透性變差,鹽分不能滲透到土壤深層,按照“鹽隨水來”的規(guī)律,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向表土積聚。這種特殊的水分運行方式,逐漸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
2、施肥方式不合理
設施栽培土壤鹽分的另一個來源是肥料,不注重測土配方施肥,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導致土壤有機質(zhì)匱乏,透氣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板結,影響蔬菜生長。
3、種植方式單一
為提高設施栽培產(chǎn)出效益,一般設施土壤種植結構和品種比較單一,合理輪作不夠,造成各種營養(yǎng)元素積累不均衡。此外,由于周年滿負荷生產(chǎn),設施土壤得不到應有的休整,造成土壤養(yǎng)分和理化性狀失調(diào),加重了次生鹽漬化的發(fā)生。
二、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綜合防治技術
1、科學施肥
1.1 平衡施肥技術
首先,在測土基礎上掌握設施栽培園區(qū)土壤的肥力情況(主要為氮、磷、鉀);其次,根據(jù)不同蔬菜對肥料的需求規(guī)律和不同地塊的肥力進行科學配方,如葉菜可選高氮配方、茄果可選高鉀配方;最后,還要做到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相結合、氮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肥合理搭配、生物肥料與葉面肥噴施為補充。
1.2 有機替代技術
增施有機肥可提高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并且因化肥減施而改善了土壤質(zhì)地,如商品有機肥、堆肥、漚肥、餅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源,設施菜地中以每年每畝施用商品有機肥1000kg或腐熟農(nóng)家肥3000kg為宜,新建大棚可根據(jù)土壤地力酌情增加用量。
1.3 膜下滴灌技術
茄果類蔬菜種植時應用地膜覆蓋,對保持地溫、減少水分蒸發(fā)、控制鹽分積累等效果明顯;而且,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有助于減輕土壤返鹽。
2、合理輪作
2.1 旱旱輪作
科學的輪作方式對預防次生鹽漬化有積極作用,如茬口中安排種植一季豆類蔬菜,利用豆科的生物固氮,可減少下茬氮肥的施用量;在設施菜地土壤鹽分含量較高時,可種植一茬玉米,可吸取土壤中大量的養(yǎng)分和鹽分,同時玉米秸稈粉碎后還田,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松土壤。
2.2 水旱輪作
有條件地區(qū)在設施蔬菜收獲以后,插播一茬水稻,水旱輪作后的土壤鹽漬化可得到明顯改善。
3、洗鹽技術
3.1 揭膜淋雨
利用夏秋換茬間隙或者梅雨季節(jié),將管棚的天膜卸下或者將管棚更換天膜的時間安排在雨水較多的季節(jié),借助自然降雨淋洗土體中的鹽分,揭膜時間應在一個月以上。
3.2 大水漫灌
設施菜田蔬菜采收結束后,及時清潔田園,在大棚四周筑起一定高度的土壩,向大棚內(nèi)注水,灌水4-6厘米深,浸泡8-10個小時,及時排除積水,將浮在水面上的枯葉、落果、雜草等徹底清除,曬田后深耕耙平種植下茬蔬菜。對鹽分較重土壤,20天后可再漫灌1次。
來源:蔬菜衛(wèi)士
-------------------------------------
更多行業(yè)資訊,請多多關注農(nóng)資王軟件。